电 话:028-85577873
传 真:028-85551547
地 址:成都市武侯区武侯祠大街3号兴牧大厦
邮 箱:scxumu@126.com
中国已故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提出的沙草产业理论在内蒙古得到成功实践,日前内蒙古自治区将“大力发展沙草产业”列入“十二五”规划,决心科学利用占全区国土面积35%以上的沙化土地,使其化害为利、变废为宝。
地处中国北疆的内蒙古,横跨东北、华北、西北地区,这里不仅有大草原、大森林,也有面积不小的大沙漠。分布于全区12个盟市、90个旗县境内的巴丹吉林、腾格里、库布齐等5大沙漠,以及毛乌素、浑善达克、科尔沁等5大沙地,连同阴山北麓严重风蚀沙化土地,总面积达4159万公顷,占全区国土面积的35.16%。这些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经济发展滞后。
上世纪80年代,中国已故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提出沙产业构想 用系统思想、整体观念、科技成果、产业链条、市场运作、文化对接来经营管理沙漠资源,实现“沙漠增绿、农牧民增收、企业增效”的良性循环的新型产业。为此,长期遭受沙害的内蒙古率先实践钱学森的理论,并取得显著成果。
“钱老的沙草产业理论在内蒙古得到了成功的实践。”内蒙古沙产业草产业协会秘书长郝诚之说,如今,沙草产业已成为自治区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产业,全区已有沙草加工企业近千家,开发了以沙棘、甘草、沙柳、肉苁蓉、螺旋藻、羊绒、獭兔种养加工和生物质发电等多条产业链,并整合、集群为新型的沙产业体系;不但因地制宜、合理布局,涌现出大企业加盟的沙产业实验示范基地、沙产业集团及研究所,而且成长起一批不怕门槛高、见效慢的热爱家乡靠产业治沙的龙头企业领军人物,市场上也有了叫得响的沙产业新饮品、新药品、新用品。
郝诚之说:“特别是内蒙古沙生植物加工利用产业链条逐步完善,目前甘草、苦豆籽、沙漠葡萄、沙地西瓜、莜麦、马铃薯等特色产业渐成规模,带动着上百万农牧民增收致富,也给沙地披上大片绿色。”
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厅信息显示,过去的10多年里,全区荒漠化土地减少2400万亩、沙化土地减少730万亩,实施生态建设面积1.18亿亩;科尔沁、浑善达克、毛乌素等5大沙地林草覆盖率均有所提高;乌兰布和、腾格里、巴丹吉林等5大沙漠周边重点治理区域的沙漠扩展现象得到遏制,其中,浑善达克沙地南缘形成长400公里、宽1至10公里的“锁边”防护林,阴山北麓形成长300公里、宽50公里的生态屏障。